河南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服务银发经济
时间:2025-02-13 09:35:09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郑州2月12日电 (记者 韩章云)2月12日,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获悉,截至2024年末,该省保险业为群众健康和养老积累责任准备金突破1.34万亿元,养老领域贷款余额超400亿元,金融在服务该省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的参与度、贡献度不断提升。

河南是人口大省,统计数据显示,该省60岁以上人口接近2000万。近年来,河南持续优化养老金融环境、加力养老产业融资、持续提升养老金融服务,多举措服务银发经济,为群众安享晚年提供金融支持。

通报称,河南在全国率先印发《河南银行业保险业加快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3-5年目标任务,满足城乡不同职业、各类业态、各类收入群体的养老和健康保障需求。

近年,该省银行机构的商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理财等养老金融业务不断丰富,60岁以上老年人专属银行产品数量超100只。保险机构为群众提供60岁以上老年人专属商业保险产品30余款,近300款保险产品放宽投保年龄,涵盖寿险、年金险、健康险、意外险等多个险种。

此外,河南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缓解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24年末,全省养老领域贷款余额超400亿元,有力支持河南省银发经济快速发展。

一些大型保险机构不断加大对健康、医疗和养老等上下游产业投资力度,积极在豫投资养老社区、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等养老和大健康项目,截至2024年末累计投入资金超40亿元。

河南全省银行保险机构也积极融入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据统计,该省近2万家银行保险机构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积极打造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多方位满足老年客户的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完)

标签:

  • 上一篇文章: 杭州为何能诞生“六小龙”
  • 下一篇文章: 最后一页
  • 最新
  • 河南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服务银发经济

    中新网郑州2月12日电 (记者 韩章云)2月12日,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督

  • 杭州为何能诞生“六小龙”

    新年第一个网红城市,非杭州莫属。蛇年春节期间,深度求索(DeepSeek

  • 证监会主席吴清:预计超310家公司春节前分红 金额3400多亿元

    中新网1月23日电 证监会主席吴清1月2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今

  • 浙江县域GDP开启“3000亿+”时代 余杭3355亿蝉联“第一区”

    中新网杭州1月22日电(记者 王逸飞)1月22日晚,浙江经济第一区杭州

  • 数字赋能养老产业 老年照料高技能人才待“抢滩”

    中新网12月21日电(记者 张尼)数字赋能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已

  • 个股高开低走的现象是什么?股票分红的作用是什么?

    个股高开低走的现象是什么?在股票市场中,个股高开低走是一种较为常

  • 贸促会报告:全球供应链发展环境总体较稳健

    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李晓喻)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

  • 长篇小说《补心》:以医者之笔,绘生命之歌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 (记者 高凯)我希望能用文学叙事为读者打开

  • AI赋能智享生活 在2024年进博会人工智能专区遇见未来

    人形机器人表演舞蹈,该机器人拥有类似真人的柔软皮肤。中国网记者

  • 中国财长:能够保障今年全国财政收支实现平衡

    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8日在北京强调,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和资源,能够

  • 五城联动,精品消费月来了!

    上海吃喝玩乐购有精品有特色11月3日,2024中国国际精品消费月暨上海

  • 《中国的西北角》勘注增补本出版

    在中国第25个记者节来临前夕,中国杰出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的经典作品

  • 塞尔维亚选手丹尼洛维奇夺得广网女单冠军

    中新网广州10月28日电 (记者 王坚)经过为期8天、64场精彩对决,20

  • 唐河法院:成功调解买卖合同纠纷案

    真是太感谢法官了,等我手头宽裕点,一定提前把钱还上。手里攥着调解协

  • 演员胡歌、陈龙为之发声 第十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启动 天天精选

    中新网上海10月19日电 (记者 郑莹莹)我向大家倡议,从我做起,节

  • 中外巨星齐聚琴台音乐节 50余场视听盛宴即将来袭-全球快报

    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十三届琴台音

  • 旅游
    • 德国企业竞相安装太阳能板以降低能源成本|今日视点

    • 消息!华德眼科荣获微创全飞秒手术质量贡献奖

    • 广东湛江警方打掉一个境内外勾结“跑分”洗钱团伙

    • 城中村改造要考虑外来人口居住权 别让外漂的年轻人“住”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