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热点:动力锂电池技术突破临界点:2025年电动汽车性价比超燃油车?
时间:2023-03-28 11:37:09

一月七日,在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召开论坛前夕,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表现为:正向开发几乎完全取代了逆向开发、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电动汽车在用户和市场上的接受程度迅速提高;重要产品从中低档转向了中高档,部分已经提出要瞄准高档车、豪华品牌。

同时,当全球重要汽车公司争先恐后地公布向电动汽车转型时,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体系在逐渐完善,重要零部件特别是动力锂离子电池方面,始终保持国际一流的水平,重要零部件水平、配套能力提升很快。


(资料图)

性价比将超燃油车

2017年,1-十一月份我国新能源车累计销售60.9万辆,同比上升51.4%,距离完成70万辆的年度目标仅一步之遥。有专家预测,十二月的销售数据还没有出来,不过2017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可能超过80万辆。

“电动汽车再往前发展要跨越一个临界点,就是电动汽车的性价比达到和超过燃油车,假如跨过了这个坎,电动汽车就可以依托市场力量自主发展了,现在还得靠政策、靠政府补贴。”陈清泰告诉记者,当财政补贴完全取消之后,双积分政策作为替代政策,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将在2020年12%的基础上,继续上调。

这个临界会出现在什么时候?陈清泰的判断是,大约在2025年前后。

对此,陈清泰建议车企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首先是在财政补贴退坡之后,做好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工作,另外电动汽车自身要通过轻量化、节能化提高性价比;其次,产品技术要双线,其中一条战线是完善汽车的行驶功能,另一条战线则是将智能网联和共享化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上;第三,自动驾驶是争夺未来的一个制高点;第四,在有限的时间要抓紧做品牌建设。

同时,随着汽车产业与电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势力造车公司,从跟随到影响全球,我国汽车产业正在走出了一条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道路。

“要在电动汽车上真正在全球站住脚,或者干出我们的特色,要是完全依赖电动化也是没戏的,很难比传统汽车做得更好。但是假如在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出行等方面能够发力的话,完全有可能战胜,因为这是我们的强项。我非常希望互联网公司要大跨度进入电动汽车行业,要分享这块蛋糕,改变传统汽车的基因。”陈清泰说。

不过,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强调,虽然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通常来说是电池、电机、电控,然而对整车厂来说,它们更多地是做品牌、技术、营销服务的集成。

相比传统汽车,这一点在电动汽车上体现尤为明显,而我国车企与国外车企差距更多的是表现在综合电耗上。“日产的新一代聆风,在欧洲工况下40度电跑300多公里,在日本工况下甚至可以跑到400公里,我们国家车企和他们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欧阳明高告诉记者。

动力锂离子电池比能量突破很大

欧阳明高同时表示,2017年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已达到150瓦时/公斤甚至以上,锂离子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比能量有望于2020年前实现300瓦时/公斤目标。

2017年三月一日,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四部委印发的《促进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法》(以下简称“行动方法”)中提出了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目标,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公斤;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使用环境达-30℃到55℃,可具备3C充电能力。到2025年,新体系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体比能量达500瓦时/公斤。

“目前国内外技术研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不过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是安全性。”欧阳明高表示,在新能源汽车专项研究方面,宁德时代新能源、天津力神、合肥国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技术突破。

据了解,宁德时代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304瓦时/公斤,循环寿命基本上在1000次左右,安全性检测全部通过;另外力神和国轩团队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与目标要求相差无几。

但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并不均衡。欧阳明高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研究具体可总结为四个方面:一是2020年300瓦时/公斤的单体比能量可实现产业化,但安全性要加强;二是作为实现远期目标的两类新体系,锂硫、锂空气电池方面,目前国内外进展相对缓慢,2017年没有看到突破性的进展;三是固态电池的研发产业化持续升温,但受到固/固界面稳定性和金属锂负极可充性两大问题的制约,真正的全固态锂金属负极电池还没有成熟,但是以无机硫化物作为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出现突破;四是我国在高容量富锂正极材料方面,2017年取得了一些突破,基于高容量富锂正极和高容量硅碳负极的革新型锂离子电池比锂硫和锂空电池更具可行性。

据此判断,2020年,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将实现300瓦时/公斤、比功率达1000瓦时/公斤,循环1000次以上,成本0.8元/瓦时以内;2020-2025年,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从300瓦时/公斤可以提升至400瓦时/公斤,每瓦时成本从0.8元降到0.6元以内。

“2025年,具备一般性价比的纯电动轿车合理的里程是300-400公里。但2030年,最大的技术突破将体现在电解质上,固态电池会规模产业化,电池单体比能量有望冲击500瓦时/公斤。2030年,常规的性价比车型,续航里程应该可以达到500公里以上。”欧阳明高称。

标签:

最新
  • 天天速看:从电池安全问题看离实用不远的电池技术

    上面的段子虽是玩笑但反应的问题可不是小问题,三星Note7的爆炸事件对三星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其实不仅仅是三星其他很多厂商的手机也出

  • 环球快资讯丨动力锂电池衰减待明确政策大幅提升技术门槛

    最新消息显示,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交通部四部委将联手,从技术标准到补贴政策,全方面解决新能源车发展中的顽疾。而在近期本报举办的

  • 环球讯息:钛酸锂电池技术亮点多能上演逆袭之战吗?

    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董明珠表示,“收购珠海银隆,不仅仅是为了做大营收和跨界进入汽车领域,更为看重的是珠海银隆的钛酸锂离子电池技术”

  • 天天短讯!变频器50个术语详解——了解变频器的设计、使用、实施和维护

    掌握变频器(VFD)的众多术语可能并不容易。本文总结了在很多变频器手册和技术文章中频繁出现,以及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涉及的50 个定义。学习

  • 天天视讯!新品 | P22多圈绝对值编码器,重磅来袭!

    绝对值编码器绝对值编码器接通电源后,就能够提供独特的位置值,即便是在系统掉电期间发生的转动,编码器也可在再次通电瞬间立即将其转化成

  • 全球微动态丨“聪慧的” 编码器- 海德汉集团最新推出的电主轴编码器

    (资料图)海德汉公司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光刻产品和数控系统的公司,其光栅尺产品在业界内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体和广泛的认可度,海德汉的子品牌AM

  • 【全球报资讯】首台套!芯运智能半导体工厂AMHS系统下线

    (资料图片)据无锡新传媒消息,9月18日,无锡芯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运智能”)自主研发的半导体工厂自动物料搬运系统(AMHS)“首

  • 世界热议:全球风电创纪录,中国贡献超八成!

    (资料图片)根据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的最新报告,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风机订单量为43GW,比去年同期增长36%,创历史新高。在这43GW中,中国

  • 世界最新:5G和Wi-Fi 6,将成为驱动工业互联的一双“妙手”

    根据观察,以5G为代表的蜂窝接技术在未来将会优先用于机器人、自动化和数字双胞胎等工业 4 0场景,以及路由器和车联网的应用。(相关资料图

  • 世界热消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节省时间

    初始用例比任何战略、术语、技术栈、资金或资源都更加重要。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用例,就像给和尚送梳子——无用。(相关资料图)数字化的时钟

  • 环球热讯:工业机器人的触觉传感器有哪些?传感器作用是什么?

    工业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可以帮助工业机器人测量与其环境的任何物理交互。传感器可以测量与传感器和物体接触相关的参数。工业机器人也受益于触

  • 环球热文:协作机器人应用领域有哪些缺点

    从国内市场客户的角度来看,由于协作机器人的高灵活性和低成本,中小企业是使用协作机器人的主力军。此外,从现实角度看,中国老龄化趋势越

  • 焦点观察:​什么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面临怎样挑战?

    智能制造是指具有信息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简单的来说,就是将传统的制造自动化赋能,将智能化

  • 环球资讯:为什么说养老机器人大有可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 64亿,占总人口的18 7%,这两年我国老年人数继续增长,预计至“

  • 动态:新能源车充换电需求上升 创新补能方式加速涌现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提升,仅靠充电一种方式难以满足市场不断扩大的补能需求,于是换电模式应时而生,成为新能源汽车补能的新赛道。

  • 环球热推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种潮流是汽车行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种潮流,是汽车行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今后发展历程中必须要坚持的理念,这

  • 旅游
    • 世界短讯!“智”持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加速应用

    • 头条焦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它将如何影响未来的工作

    • 头条焦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它将如何影响未来的工作

    • 每日短讯:5G、边缘计算和物联网如何让传统企业现代化